![]() |
![]() |
首页 | 新闻大观 | 中新财经 | 中新体育 | 中新影视 | 中新图片 | 台湾频道 | 华人世界 | 中新专稿 | 图文专稿 | 中新出版 | 中新专著 | 供稿服务 |
|
一场与冬天的赛跑吉林永吉灾区重建见闻 2017-11-14 09:45:03
长春11月10日电 题:一场与冬天的赛跑吉林永吉灾区重建见闻 记者褚晓亮、段续、张博宇 秋末冬初的吉林大地,第一场雪如约而至,永吉县口前镇党委副书记马宇驰舒了一口气:“总算是把冬天跑赢了,让受灾的老百姓在进冬前住进了新房。” 2017年7月,永吉县一周内接连遭遇两次历史罕见的强降雨,20余万人受灾,1600多户居民无家可回,1616户房屋需要重建,近6000户房屋需要修缮。7月中旬受灾,10月末就会天冷地冻。“重建必须快,一分钟都不能耽搁。”于是,上千名干部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,夜以继日地忙碌在施工现场。一场与冬天的赛跑在灾区无声地进行着。 走进受灾严重的永吉县口前镇歪头村,路边仍然可以看见被洪水冲垮的残垣断壁。风裹着雪花透出阵阵冷意。但在受灾户朱晶复的新家里,却是热和如春。她和老伴韩德荣正在新盖的瓦房里忙碌。新屋子有地炕,热气从脚下往上冒,像城里人家的地热一样。 绕到朱晶复的里屋,等待安装的陶瓷坐便搁在卫生间一旁,墙上安装了新淋浴喷头,下水直接排到新装的环保化粪池里,顶棚还装上了浴霸。 “这屋子比原来的强多了,密封好,冬天不受罪。跟城里的楼房条件一样。”韩德荣说。 搁在3个月前,朱晶复夫妇“死的心都有了”。洪水冲毁了80多平方米的大瓦房,值钱的家当都给冲没了,一时间觉得生活没了奔头。 但过了没多久,朱晶复和歪头村的村民就展开了愁眉,有党和政府作坚强后盾,永吉县开启了灾后重建工作。按照受损程度不同,村民能获得3000元、5000元不等的补偿,屋子被冲毁住不了的,政府一次性补偿6.3万元,既可以选择重建,也能选择拿钱。“盖60平方米的房子,63000元足够了。”村民孙凤才说。 在歪头村走访时,记者见到了包保该村的口前镇党委副书记马宇驰,他已经记不得自己是第几次来到这里了。村民们对这个敦实的干部熟悉得很,谁家房子上梁、谁家地板展砖、谁家缺少建材……他一清二楚。 “一天至少来两趟,有啥困难找这小伙尽对管用,真好。”孙凤才说。马宇驰有些不好意思,“我这算啥,咱村支书才忙,腿脚一刻都不闲着,脚指甲盖都走掉了。” 镇村干部频繁上门,有啥困难马上办理,今天落实明天就开工,县里土地、住建部分进村服务,干部们扎实辛勤的工作深深印在群众心里。 孙凤才84平方米的房子8月28日开工,10月4日就搬了进往;朱晶复9月初开始盖房,中间收割玉米耽搁了俩星期,现在也住了进来。很多村民说:以前盖房至少要半年,现在政府调来铲车、钩机,协调工程队,帮着买建材,速度就上来了。 农村受灾户盖平房,县城受灾户盖楼房。永吉县住建局副局长刘宇峰说:“针对县城里的受灾户,我们把棚改和灾后重建结合,把棚改计划提前,受灾居民靠前进住,资金最大化利用。” 永安小区是永吉县中心城区受灾群众的安置小区,小区里干净整洁,两栋6层高的楼房8月4日开工,到了10月底,80岁的于淑珍就已经拎包入住了。 “比原来住的破房子强100倍,舒服热和,干部们三天两头就上家里看看,让我别客气,有啥需求就提。”于淑珍说,“看我家庭困难,他们集资在厨房安装了煤气灶、油烟机等,真好。” 有居民担心过冬前住不进去,天天跑到工地上看,结果发现工人们从天亮干到入夜,夜里还在快马加鞭备料,政府监理24小时跟踪监视,心里踏实了。 “我们拼命往前赶,一定要让受灾群众在入冬前住上新房。”刘宇峰说。 如今,永吉县包括棚改在内的受灾城镇居民集中安置178户,楼房和补偿金已经分配完毕。农村分散自建550户,已全部竣工。选择货币化安置的888户,也已全部签订货币安置协议。 记者离开永吉县的时候,雪花依然在飘着,冷冬虽即将到来,但所见所闻却无不透着阵阵暖意。当地干部说的一句话一直在记者耳边回响:与冬天的赛跑只是一场短跑,在为群众谋利益的长跑赛道上,却永远没有终点! 相关报道:俄罗斯科学家:受到习主席接见印象深刻 相关报道:朱光远:腐败现象蔓延势头已经得到了有效遏制 相关报道:马思纯拍新剧获赞制片人:气质很符合角色 相关报道:国会追问“通俄门”美司法部长三缄其口 相关报道:长江非遗大展5天吸引15万市民深度体验 |
|||
|
新闻大观| | 中新财经| | 中新体育 | 中新影视| | 中新图片| | 台湾频道| | 华人世界| | 中新专稿| | 图文专稿| | 中新出版| | 中新专著| | 供稿服务| | 联系我们 |
|
|
本网站所刊载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观点。 刊用本网站稿件,务经书面授权。 |